6月20日,在西峰区后官寨镇“人大代表之家”,法官王峰、检察官槠鹏程和民警王发增与镇人大代表罗文霄一起,耐心调解一起因宅基地引发的邻里纠纷。经过法理情的综合疏导,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这是西峰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三官(警官、法官、检察官)进人大代表‘家、站、室’”工作的一个生动场景。今年以来,西峰区人大常委会敏锐抓住人大代表“家、站、室”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与西峰区公检法部门联动,推动56名精干“三官”常态化进驻各站点,与78名各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成功调解纠纷12起,收集有效建议70余条。
平台共建 让专业力量“沉下去”
“过去人大代表反映法律问题,我们有时感觉力不从心。现在‘三官’常驻,专业问题得到了权威解答,调解矛盾更有底气了!”6月20日,西峰区朔州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兴明深有感触地说。
西峰区人大常委会将“三官进家站室”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科学布局站点网络。公检法部门积极响应,选派专业骨干力量下沉。在西峰区后官寨镇“人大代表之家”,13名“三官”与代表协同工作,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普法宣传,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顾问团”。
精准服务 让法治阳光“照进来”
活动聚焦群众身边的法律“烦心事”,提供靶向服务。在西峰区彭原镇,“三官”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例,用方言“以案说法”,为赶集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大爷大妈们听得直点头。
西峰区朔州路街道则针对物业纠纷多发问题,邀请区法院法官专题解读《物业管理条例》,人大代表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学习,提升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前觉得法条离得远,现在‘三官’在家门口讲,一听就明白!”西峰区董志镇村民王小强在集市活动现场感慨道。该镇利用传统集市人流量大的特点,组织“三官”和代表摆摊设点,边普法边收集民意,效果显著。
矛盾联调 让和谐基石“筑得牢”
面对基层纠纷,“三官”与人大代表快速响应,形成合力,在建立详细纠纷化解台账的同时让“一案一策”机制落地生根。
据了解,后官寨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说和”工作室,“三官”与人大代表共同担任“说和人”,从法律、道理、人情多角度切入,成功化解了多起积怨。对于复杂案件,则引入法学专家“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全区联动调解纠纷40场次,12起成功化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
同时,畅通线上线下渠道,让民意收集更高效。除了固定的“代表接待日”和“网络意见箱”,董志镇的“集市问政”成为亮点。活动中收集到的70余条意见建议,经人大梳理分析,3类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被纳入区人大常委会专题监督议程,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持续推动解决,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品牌联动 让治理效能“倍增效”
工作中,西峰区各乡镇、街道人大注重将活动与既有特色品牌结合。西峰区解放路街道在劝返辍学儿童时,“三官”负责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人大代表陈红梅则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多次上门温情沟通,最终成功让孩子重返校园。
学院路街道则引入高校资源,联合陇东学院法学师生组成专业普法队,深入社区解读民法典、反电诈知识,提升居民法治素养。
“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协同。”西峰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三官”的专业权威与人大代表深厚的群众基础相结合,形成了“1+1>2”的效应。庆阳市公安局西峰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全力支持,共同构建起“人大牵头、司法支撑、群众参与”的基层善治新格局。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法治服务供给不足、专业力量薄弱的难题,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西峰方案”。
来源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刘建峰
投稿丨qysrd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