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监督公示
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建议
责任编辑: 来源:庆阳人大 时间: 2022-09-17 121


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建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近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围绕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在422日召开的市五届人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和委员们提出了工作建议。

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受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增多、二孩三孩政策相继全面放开等因素影响,各县城和中心乡镇前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多数幼儿园出现超规模招生,大班额、超负荷运行。比如镇原县中街幼儿园教学班25个,在园幼儿970人,平均每班39环县北关幼儿园教学班18个,在园幼儿906平均每班50,与国家规定幼儿园规模控制在12个班、360人之内的标准相比有一定差距。

     2.城乡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目前,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优质资源短缺,存在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现象。按国家规定,到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市州力争达到50%以上,但现在西峰区仅为43%。城乡之间幼儿教育资源配置有差异,农村幼儿园特别是一些小学附设幼儿园在园舍、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与城镇幼儿园仍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在城镇大量出现大班额;另一方面,农村不少幼儿园入园孩子少,十几个,甚至几个,保教难以为继。

3.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推进较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93号)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要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目前,全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共40所,其中未开园14(西峰区11所,环县、庆城县、华池县各1,占35%。由于属历史遗留问题,成因较多,解决难度较大。

4.运行经费保障乏力。市县区普遍财政困难,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担机制尚未建立起,目前公办园尚能维持基本运转,普惠性民办园由于严格受补助标准化和收费标准化管理目前保教费标准为2013年制定,公办园收费每月70~170元不等;民办园收费每月500~2000元不等),多数收不敷支,运行较难,有的民办园通过大班额、降低保教人员薪酬、减少玩具教具配备等方式来缩减成本,有的因高额房租费,负债运行。比如西峰区锦绣城红太阳幼儿园,每年收取托教费用100万元,支付租赁场地费用115万元;环县红星幼儿园收取托教费用48万元,支付场地费用35万元。

5.幼儿师资力量不足。公办幼儿园教师短缺,缺编问题较为突出,2019年省编委核定我市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2348名,其中市直74名、县区2274(西峰463名、庆城152名、环县338名、合水303名、正宁115名、宁县61名、镇原842名、华池未核定<由于华池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未核减>。目前全市实际需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5520名,缺编3172名。民办幼儿园临聘教师工资待遇低,大多在2000元左右,人员流动性大。公立幼儿园教师年龄相对偏大,未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且转岗老师多,相当一些人员专业素养尚不达标。一些民办园为了压减成本,降低教师的聘用标准,专业化程度低。

6.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提前在幼儿园给孩子教授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另一方面,一些民办幼儿园迎合家长,吸引生源。同时,有些幼儿园保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保教方法缺乏创新。

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总体统筹布局。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城乡人口增长幅度、结构变化和人口动态趋势,进一步科学研判,统筹规划,完善办园布局,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公共投入,特别是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可持续发展。

2.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保障能力。鉴于多数幼儿园特别普惠性民办园运行困难,财政补贴有限,且近10年收费标准不变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发改、教育、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综合考虑财政保障能力、教育培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条件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硬件建设、人员待遇、先进奖励等方面给予补偿,继续调动全社会投资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省市示范园、标准园的比例,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3.切实加强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科学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编制,在加大市内调剂的同时,积极向省编办汇报争取增加编制,解决编制紧缺在岗无编问题完善幼儿教师补充机制,加快解决专业幼儿教师短缺问题,并逐步形成年龄递次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增加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指标和改进评选标准,为幼儿教师晋升职称提供政策支撑。重视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把幼师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育保教人员年度培训计划抓好落实。依法保障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4.全面落实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扎实依法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政策,对已列入清单的小区、涉及到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租赁等问题,进一步厘清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快完成整改。同时,应尽快研究出台全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有关办法,统一上下口径,明确前置条件,规范监管行为。

5.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不断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动监管机制或者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协调管理和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幼儿园建办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联动机制,畅通家长联系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和家长的配合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强化安全监管,完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