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工作报告
关于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责任编辑: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 2022-11-30 128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21130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安排,年内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了相关问题,形成了一些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庆阳市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悠久光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党领导下庆阳境内的革命斗争从未间断,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多个方面,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革命活动遗址、遗迹,并在建国后相继建成了许多革命历史纪念场(馆)。

一是红色文物资源丰富。经有关部门组织全市革命文物普查,至目前,全市发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1处,被认定公布的1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一般文物点8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328件(套);烈士纪念设施1451其中烈士陵园26处,烈士墓1386座,骨灰堂3处,纪念堂3处,纪念馆6个,纪念碑18座,纪念亭1个,纪念塔2座,纪念塑像2处,纪念广场3处,英名墙1处。

二是革命文化光辉灿烂。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李富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王维舟、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开国元勋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为庆阳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原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和原华池县长李培福被誉为时代楷模,毛泽东曾分别为他们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陇东报》刊名、陇东中学校名亦为毛泽东亲笔写。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3首革命歌曲,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动人故事。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审理刘巧儿等案件形成的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调解办案也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经验

三是革命历史地位突出。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1927年,革命先烈王孝锡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宁县支部(亦称邠宁支部)。1930年初,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创建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11月,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到来的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提供了落脚点。193510月,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入陇东地区。1936年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在环县山城堡一带进行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边区,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庆阳作为延安的西部保护屏障和重要物资供给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保护管理

长期以来全市上下都十分重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特别是近些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重要论述,增强认识和行动自觉,围绕红色资源,组织开展调查认定,加大管护力度重点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工程,使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状况持续改善,成效明显。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市县(区)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自十三五以来,把红色文化资源和保护发展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先后编制完成了《陕甘片区、陕甘宁片区(庆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保护规划》《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及《庆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还将西峰区烈士陵园新建项目、宁县革命烈士陵园提质改造等11个项目纳入《甘肃十四五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规划》,这些都为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加大保护力度坚持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保持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努力多渠道增加投入,开展红色文化遗址、场馆的保护修缮,对存在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抢救性维修,并对周边的道路、绿化景观进行综合整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大力实施三百工程(保护利用100个革命旧址、挖掘推介100个革命故事、创建100个现场体验教学基地),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7个县53处革命旧址实施集中保护利用;挖掘整理党在庆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英雄人物、革命文物故事100多个,创建现场体验教学基地100余处。围绕《甘肃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以华池南梁为重点,按照一县一馆,旧址辅助展示的思路,自2012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陕甘红军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及东湖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革命纪念馆12处,保护修缮了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包家寨会议旧址、三岔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重点革命遗址遗迹30处。华池县南梁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积极创建南梁红色5A级旅游景区。近两年,全市争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央专项整修资金,按照应迁尽迁、应修尽修的原则,对全市39处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配套整修,安全环境及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三是加强管理工作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市县)政府在文旅局加挂了文物局牌子,成立了庆阳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各县文旅局设立了文物股、文物管理所,理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业务工作。管理方面重点对已认定公布的红色文物、历史建筑、英雄纪念设施,实行分级、分类、分区域管理,建立落实相关制度,加强对各类设施的日常管护及纪念物品、文物资料的妥善保管和展示,严格落实防火、防盗、防人损坏等措施。开展了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从数据校核、规范整修及日常管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摸排和督查,坚持以查促改。整理完善了庆阳市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库,逐步实现了每一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每一座烈士墓的信息动态化管理。

三、传承利用

一是突出教育功能,传承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追求红色文化精神价值,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等。市、县()每年在、烈士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纪念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宣誓、祭扫、拜谒等方式,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在纪念建党百年的去年,全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平台,广泛深入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加快庆阳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动力。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建立了34市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实施了讲好庆阳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对革命文物搜集整理,重视对陈展内容的补充完善、对解说词的不断改进和对讲解员的集中培训,以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二是拓展传播形式,弘扬壮大庆阳红色文化。这些年,全市以红色革命历史故事为题材,创作推出了陇东歌舞剧《绣金匾》、话剧《上南梁》、陇剧《情系南梁》、秦腔剧《南梁,南梁》、电视连续剧《苍天》、文献纪录片《红色南梁》及电视文献纪录片《走进陕甘边根据地》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组织庆阳原创类革命文物精品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推介活动借此宣传扩大了庆阳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采取举办展览、流动展出四进线上+线下抖音直播、网络线上知识竞答、线上直播宣讲、新媒体平台互动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宣讲红色革命精神,使社会各界对庆阳丰富红色文化的认知度明显提升。

三是积极发挥优势,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这些年,以华池、合水和环县等为主,持续打造红色旅游产业,依托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推出了重走长征路游、弘扬南梁精神游、省内红色沃土游及银西高铁段红色游等精品线路,吸引游客量不断增加。实施红色旅游区沿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农户庄园绿化、硬化、美化提升工程,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华池县南梁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荔园堡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华池县紫坊畔乡刘坪村和合水县太白镇太白村创建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背包挎包、剪纸集、刺绣香包、药枕、画册、笔记本、沙雕瓶等20多种文创产品,带动了商贸、餐饮、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去年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等共接待参观学习人员168090多万人(次),南梁红色大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景区接待游客约15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亿元。  

四、问题困难

第一,保护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多数是以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遗存遗迹等为主,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因年久失修、自然侵蚀、生产生活活动等因素,不同程度受损,或结构不稳固,有的甚至濒临灭失目前资源文物本体环境现状好的较好的59处,约占26%;一般的98处,约占 42%;较差的74处,约占32%。全市总体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程度不高,加之这方面行政管理权限有待理清,保护管理任务较为艰巨。

第二,开发研究深度不够。整体谋划和系统规划层次不高,内涵深入和外延拓展还需加快推进,市内涉及7个县(当年陕甘片区、陕甘宁片区),尚未形成完全统一共建共享的局面,向上汇报,与陕甘宁周边相关方面的对接、党史学术联络与协作交流还需更加主动作为。在已形成规模的重点场馆和景点,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纪念品开发有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备和服务能力较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第三,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高,对外宣传尚需进一步全方位、系统性的策划和运作。景点陈展方式过于传统平面,表现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缺乏体验元素;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呈景式展现较为欠缺。能够系统全面的反映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史料和作品有限,红色题材的影视剧、大众红色经典读物不多

第四,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县财政十分困难,除了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的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申请专项经费,大多数市级及以下的仅安排能维持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处理费用及人员报酬,修缮资金难以保障。市红色文化保护遗址及纪念馆基本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由于筹资融资渠道有限,资金来源单一,导致红色景点景区、红色文旅一些项目建设缓慢,许多基础设施有欠帐。相应的机构及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懂策划、会管理、能经营、善讲解的专业人员匮保护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红色文化资源的产权归属及管理隶属关系亟待理清理顺。宣传、党史、党校、文旅、军人事务、地方志及景区管委会等涉及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学术研究的单位,各自开展工作,尚缺一个统筹牵头协调的组织。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扯皮推诿现象、保护范围内擅自违建等问题时有发生。

,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及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缓慢。红色文化景点景区突出以看展览、听讲解的红色历史教育同时,可与时俱进的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少,红色文创产品缺乏,全面展示我市红色文化历史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的尚未成熟,与当地的生态文化旅游、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融合整体效果还不够明显。

五、意见建议

一是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的保护发展理念,整体统筹做好市县规划的衔接、完善和执行,高质量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建立由宣传、党史、文化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教育、公安、发改、财政部门和网信、地方志、档案等机构组成的市县(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跨部门事项,研究解决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相关重要工作。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红色资源认定和分级、专项规划编制等事项进行论证和评审。健全完善市县(区)红色文化研究会工作机制,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资料、实物的征集工作

二是切实加大保护发展力度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将红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升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级别,申报争取更多的列入省级、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抓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谋划实施好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等50多处保护展示利用数字化工程。持续做好重点红色景区的提质升级工作,全力支持红色南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视支持人才培养,加强红色文化队伍建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能力

三是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工作。注重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等,更好地推广和展示庆阳的红色文化魅力。围绕硕果南梁 山城堡战役等重大的红色历史题材,高站位、高水平策划运作,力争推出在全国有传播影响力的影视佳作,成为宣传庆阳老区的名片学习借鉴延安、井冈山和遵义等红色革命纪念地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周边地区党史部门、党史学会的学术联络与协作交流,深化庆阳红色文化历史特别是南梁精神价值的挖掘研究,丰富其精神品格与深刻内涵,加大向上申报工作力度,争取南梁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四是持续融合发展着眼提高红色资源开发的带动效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重点红色景区要硬件和软件一齐抓,统一编印红色旅游攻略和系列宣传品,加快补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弱项短板,满足游客需求。融合推进红色文化与创城行动及特色小镇、美丽村庄建设,努力做实已策划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大力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康养文化,积极发展研学教育、生态康养、文化体育与农业采摘项目,不断丰富和增强红色景区在党史教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功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